寺庙里的晨钟声悠扬而洪亮量华网,那钟声既是佛音,也是偈语,如同尘世间一抹清净脱俗的梵呗,洗涤人们的心灵。1933年的某个清晨,苏州阊门外上塘街的法华寺里,敲钟的人竟不是僧人,而是一位居士——苏州著名卜家酱园的掌舵人卜辉衍。
居士代替和尚敲钟,这在当时实属罕见且令人惊异。那一天的法华寺显得格外不同,寺内悬挂着大片纯白的绸幛,映衬着杏黄色的寺墙,整个氛围庄重中带着一丝凄凉与肃穆。
原来,是寺中住持妙空和尚去世了。妙空和尚的去世成为苏州人茶余饭后的谈资。世人总是“向死而生”,和尚去世竟能引发如此轰动,而巧合的是,离法华寺仅一河之隔的下塘街卜家,也在同一天失去了主心骨——卜辉衍的母亲卜王氏。
展开剩余81%一个女人与一位和尚同日去世,这本不算奇事,然而奇异的是,法华寺和卜家门前悬挂的白绸幛尺寸、数量竟完全相同。这究竟意味着什么?难道两位亡者生前有着难以启齿的关系?这成了苏州百年来罕见的桃色传闻,众人带着复杂的目光偷偷窥探这段故事。
民间关于这段秘闻流传着多个版本,我选择一个较为可信的为你娓娓道来。1915年七月的苏州,炎热异常,正午街上少有人迹。傍晚时分量华网,阊门吊桥和渡僧桥成了纳凉的人群聚集地,直到深夜仍热闹非凡。
按理说,街上人多,强盗难以出手,偏偏下塘街的卜家遭遇了太湖流寇的夜袭。为了保护家人和财产,卜家老爷英勇抵抗,身中三十二刀仍然坚持站立,直到天明强盗才仓皇逃离。虽然家财损失不大,但这场劫难夺走了卜家老爷的生命,酱园无人继承,当时年仅十岁的卜辉衍,未来的重担尚未落到肩上。
危难时刻,年仅二十八岁的寡妇卜王氏挺身而出,扛起了经营酱园的重任。她出身木渎的地主家庭,初入酱园时一无所知,从头学起。秋天腌制咸菜时,她挽起裤管,亲自踩入盐渍青菜的大缸,和工人们一同劳作……
在她的带领下,酱园不仅稳定了下来,还逐渐发展壮大。但独自支撑家业的她,也难免心中隐隐作痛。每当暮色尚未完全降临,卜王氏常常怀抱琵琶,坐在临河的窗前,弹奏着《汉宫秋月》。琴声如珠落玉盘,悲切悠扬。曲终时,河对岸法华寺传来悠长的箫声,同样是《汉宫秋月》。
深夜里,卜王氏在聆听那边的箫声,而妙空和尚则默念着这边的琵琶曲,彼此隔河相望,泪湿双眼。她曾多次到法华寺烧香,与妙空和尚相见,两人目光交汇间,仿佛读懂了彼此的心思。
在一个寒冷的深秋夜晚,妙空和尚跨过这条河,游到卜家一侧。看似距离不远,实则心路漫长——从出家人的清寂,到俗世寡妇的孤独,从尘世的泪水到佛门的青灯,一场灵魂的相拥在秘密中展开。卜王氏寂寞难耐,妙空和尚戒律严明量华网,但两人都找到了彼此慰藉的归宿,情感炽热却也复杂。
1920年,15岁的卜辉衍初中毕业后开始在酱园帮母亲做事。1930年,年满25岁的他正式接掌家业,母亲卜王氏终于得以稍作休息。可是,同年,家中管家刘某告诉他,家里“有鬼”。刘某是卜家的远亲,得到过逝去卜老爷的信任,早已察觉妙空和尚与卜王氏的秘密。但当时少东家年幼,难以应对,如今卜辉衍已成人,是复仇的时机。
夜晚,卜辉衍随刘某到渡僧桥上查看“鬼影”。渡僧桥为拱形石桥,桥顶与附近药店二楼平齐,河水清晰可见。十点时,刘某指向远处水面,卜辉衍目睹一个和尚从水中缓缓爬出,走上河埠头。心头一紧,既痛苦又羞愧,他却淡然说:“哪来鬼?是条老狗吧。”
刘某惊愕地反问:“是条老狗?”卜辉衍眼中闪过杀气,令刘某惊恐闭口。那杀机非向刘某,而是对那个和尚的报复意念。但他仍忍住了,决心不让母亲蒙羞。
卜辉衍雇了杀手准备行动,却因不愿母亲受伤害而暂停。1931年,妙空和尚患上严重风湿,身形佝偻,这皆因他频繁渡河,受了水寒。卜王氏心疼劝和尚以后别游河渡桥,改由渡僧桥过河。妙空和尚坚持不愿,担心高耸的渡僧桥让他行迹暴露,影响佛门声誉,也连累卜王氏名声。
卜王氏无奈,转而劝儿子卜辉衍善行,资助重建渡僧桥。虽然她心知重建桥梁是为方便和尚通行,但儿子不忍违母命,出资拆除旧拱桥,建成如今所见的钢筋混凝土平板桥。
1932年,卜家酱园在苏州声名鹊起,吴县商会会长为卜辉衍介绍了一位名门世家的小姐。卜辉衍早已心仪她多年,但门第悬殊让他踌躇不前。谁料好事多磨,女方家族以“门风不正”拒绝,暗指卜王氏与和尚的绯闻。卜辉衍怒不可遏,决心派杀手了结妙空和尚。
那夜,杀手潜入法华寺,摸到妙空和尚的寮房。月光朦胧,屋内却忽然烛火通明,四角四名小沙弥手持巨烛,妙空和尚盘腿坐着。杀手们本就怕犯杀戒,见此奇景,惊惧跪地求饶:“菩萨救命!”
妙空和尚声音轻柔,带着几分女音:“不怪你们,只请转交这封信给你们的雇主。”两人回报给卜辉衍,他拆开信纸,上书“生死与共”四字,正是母亲笔迹。母亲与和尚的情谊,已超越生死。
卜辉衍支付了杀手报酬,从此不再提及此事。1933年,卜家门口张家马车常停,卜王氏言语间激怒张家夫人,引来街坊闲言碎语,指责她与和尚通奸。面对舆论压力,卜王氏自责愧疚,当晚选择在房中自尽。
卜辉衍听闻噩耗量华网,痛哭跪于渡僧桥下。混乱中,法华寺小沙弥送来妙空和尚去世的消息。卜辉衍理解,这是和尚兑现与母亲的誓言。于是,他亲自敲响晨钟,开启了文中所述的那一幕。后来,他将“渡僧桥”题改为“度僧桥”,寓意超度妙空和尚。只是不知后来是谁又将名字改回了“渡僧桥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点石策略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